4月4日,遂寧中學高新校區第三期食育課開課,初一年級閔浩老師帶隊初一36名學生參加。
針對初一的學生,考慮到安全問題,學生不能熟練用刀、用火,知辛閣特別計劃了包餃子、包抄手。食堂的大廚們,提前準備好了各種材料,餃子皮、抄手皮、肉餡兒、純凈水等。
課堂第一環節了解餃子、抄手來源
“餃子是我國醫圣張仲景首先發明的.....”食育課上,食堂副經理姚琴老師給同學們講解了餃子和抄手的來源,歷史沿襲,和個中差異,說明了這兩樣食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現場的同學們認真聽講并做好筆記,紛紛表示,因為餃子和抄手在平時太過于常見,反而忽略了它們的重要性。
課堂第二環節動手包餃子、抄手
“同學們,你們看,把餡放在餃子皮中央,然后對折,再沿邊捏緊......”由食堂阿姨帶領同學們分組操作,先觀摩阿姨的手法,再自己模仿。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洋相百出,眼睛會了手還沒會。旁邊觀看的老師們也忍不住上前指導。包餃子
當平凡的食材與童心撞個滿懷,那便成了幸福的時光。最終,在老師、食堂阿姨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一盤盤餃子和抄手成型了,雖然形狀各異,但終歸是自己勞動的成果,越看越可愛。
可愛的餃子、抄手
隨后,食堂準備鍋、灶,現包現煮。同學們嘗到了自己親手包的抄手和餃子,開心不已。盡管過程比想象的艱難許多,但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十分甘甜美味。
通過看似簡單的包餃子包抄手的活動同學們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認識到了一餐一飯都來之不易紛紛表示一定會珍惜糧食,尊重食物
食育,是自然的生活教育,也是勞動教育中的一環。遂寧中學通過打造食育教室,開設食育課程,讓健康科學的飲食文化走進校園,豐富和指導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濃厚的美食文化氛圍中,體驗生活,學習技能,提升自身素養。